阳光讯(记者缑青翠)在当今全球关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西咸新区以其超过1亿平方米的绿色发展成绩再度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从海绵城市的成功实践到“光伏皮肤”的创新应用,从绿色工厂到碳账户金融的探索,这里正在书写一篇关于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如何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创造生态价值成为类似西咸新区这样的新兴城市的共同挑战。作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沣西新城以其“四级雨水收集利用体系”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城市内涝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沣西新城的工程部部长张哲就曾说过:“我们在道路两侧设立的生态草沟能够收集85%的路面雨水并进行过滤利用,甚至在暴雨时也能通过调蓄塘有效缓解积水问题。”这样的设计不仅提高了城市的抗洪能力,更给居民带来了切实的生活便利。
在建筑方面,西咸新区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创新精神。秦汉新城的凝远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采用了预制构件的“搭积木”式施工方法,有效减少了建筑过程中的废弃物并显著降低能源消耗。尤其是际华冰雪·西安冰雪中心,以其接近零能耗的设计,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绿色体育建筑,通过屋面太阳能光电一体化系统,建筑综合节能率达99.86%。此外,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的源居楼,外墙的“光伏皮肤”年发电能力高达40万度,为绿色建筑注入了更强的生命力。

不仅如此,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项目更是将绿色理念透彻融入到航空交通领域,建设了全国最大的冰蓄冷机场能源中心和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成功推动了“绿色机场”的探索。这些举措不仅为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更为转型升级指出了方向。
西咸新区在推进绿色建筑与基础设施的同时,也注重了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提升。目前,新区城乡绿化面积早已超过1亿平方米,庞大的绿色覆盖率让城市的生态环境更显生机。斗门水库北池,通过蓄水量达到1480万立方米,成为了西安与咸阳之间重要的气候调节器和城市“绿肺”。

而在产业发展方面,西咸新区同样积极探索新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从氢能助力车的生产到绿色低碳产业的培育,西咸新区正在形成一个新的绿色生产力。盛世盈创生产车间内,一辆辆氢能助力车通过组装测试,顺利下线。该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的氢燃料电池技术能够在10秒内更换氢瓶,每天的坚实保障来自于创新的研发。”氢燃料公共交通的不断推广,也展现了西咸新区在绿色交通领域的广阔前景。
除了氢能产业,西咸新区对于绿色智能制造也在不断推进,已累计创建14家绿色工厂,涵盖了多个高端技术领域。例如,隆基绿能的BC电池和钙钛矿技术的光电转化效率屡次刷新世界纪录,展现了新区在绿色科技领域的创新优势。这不仅是绿色发展的实践,更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在金融创新方面,西咸新区的新型“碳减排挂钩”贷款模式更是引起广泛关注。这种金融产品通过将贷款利率与企业的低碳减排目标联系起来,激励企业通过效益持续改善实现绿色转型。生态环境局的刘媛部长强调:“企业每达到预定的碳减排目标,便可享受70个基点的利率优惠,这样的创新模式无疑为低碳企业注入了更多活力
金年会。”
西咸新区在推动绿色金融产品的同时,也注重规上工业企业的碳核算。通过科学制定项目入库标准与搭建政企平台,该地区已助力39个项目获得116亿元融资,有效推动绿色项目的实施,助力了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双重可持续发展。
2025年,西咸新区将秉持碳达峰试点的导向,继续努力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的样板区,力争在实现“双碳”目标的道路上贡献更为丰厚的智慧与成果。
综上所述,西咸新区的绿色发展成果不仅体现在数字与面积的上,更表现在对未来的展望与实践。通过将科技与制度创新融合,这里正在塑造出一座集生态、经济、社会多位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向全社会展示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范式。未来,西咸新区将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绿色故事,助力我们共同追求的蓝天白云的美好愿景。